协和教育创始成员陈晓韵:每一次读书,都改变着我的人生

复旦大学EMBA官网2019-03-071516

导读:

勤劳、善良、奉献,曾是中国女性的一张“脸谱”。虽然不乏睿智的思想,她们却很少成为站在舞台中央的那个人。

时代的变迁,让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获得自我成长。在复旦大学EMBA,女性学生的比例逐年递增,自2002年复旦大学管理学院EMBA项目成立以来,共计870名女性陆续成为复旦大学EMBA的学生。

她们有的从最普通的职员一步步升为高级管理者,有的白手起家自主创业……她们经营家庭,也经营企业;她们在生活中自信、优雅;她们在职场上拼搏、奋进。她们用自己的努力完成一个个“不可能”,活出自我,闪耀人生。

我们邀请了三位分别出生在60、70、80不同年代的优秀女性进行了访谈,请她们分享一路走来的智慧和感想。今天的分享来自复旦大学EMBA2007级校友、协和教育创始成员、教育发展基金负责人陈晓韵。

协和教育创始成员陈晓韵:

每一次读书,都改变着我的人生

20多岁年轻时有很多想法,但会有很多限制,有父母的管教,也有经济的限制;30多岁的时候,生活里上有老下有小,工作也在摸索中负重前行,那一刻觉得好像人都是在为别人而活,压力特别大;现在我46岁,我觉得这是我一生以来最美好的阶段,是一种自由而充实的状态。

陈晓韵从小就向往自由,22岁大学毕业时,她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服从分配去公立学校当一名教师,而是抱定决心宁可赔钱也要跳到体制外去,没有去成深圳实验学校,也没有去成上海的耀中国际学校,她却在报纸上看到浦东新区第一家民办幼儿园-天地幼儿园的招聘信息,天地幼儿园是上海当时一批教育专家为实践“用理想的教育实现教育的理想”所开办的一家实验幼儿园。陈晓韵觉得,这也正是自己的理想。

作为创始团队成员之一,陈晓韵如今在协和教育已经工作24年,从一名年轻的助理成长为掌控全局的大将,担任过上海协和教育中心(集团)理事长,现在负责协和教育发展基金。回望走过的路,陈晓韵觉得每一次读书,都改变了她的人生,与复旦EMBA的结缘,让她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

工作后的三次求学

1998年,协和教育开设上海市第一所中外合作的幼儿园——海富幼儿园时,陈晓韵在父亲的点拨下主动请缨从集团下调到园区,担任中外两名园长的助理,为了更好地与西方教育专家、外籍同事们和家长沟通,陈晓韵选择去华东师范大学的英语本科学习,“和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同学相比,我的英语底子不是很好,第一年还没考上”,陈晓韵觉得自己骨子里有种不服输的性格,认准了自己要干的事,不会轻易放弃,第二年继续考,她考上了。“刚开始上课觉得难度很大,一个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全面接触英语专业专升本的学习,专业课的要求很高。我便强迫自己坐在教室的第二排,让自己能够集中思想听课,并和老师有积极的课堂互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陈晓韵最终以全班英语专业八级考试第四名的成绩毕业,拿到了英语专业的学士学位。

在26岁那年,陈晓韵成为全上海最年轻的幼儿园园长。

 2003年,协和教育开始从幼教迈向全日制中小学教育,建设其第一所中西融合的9年一贯制学校,陈晓韵重回集团管理岗位。协和的管理层们大多是教育背景出身,办学规模和层级扩大后,管理更加复杂化。比较了一番后,陈晓韵于2007年选择前往复旦读EMBA。

“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是走出一条成功之路,但在当时谁也没有走过这条路,我们的压力是很大的。EMBA的学习给我开启了另一个领域的大门,帮我开拓了解决现实需求的新思路。”陈晓韵回忆说,“当时每个月都期待着上课,也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很快地应用到工作实践中,譬如上了企业战略的课,回来就想我们的战略应该怎么规划,还有包括市场营销、危机管理等,都对我的工作有很大帮助。”

在陈晓韵的工作经历中,有很多时候需要与人沟通,但陈晓韵本性并不擅交际,一度因此而郁闷,“我不习惯中国人的酒桌应酬,在与中国人的沟通交流似乎总也打不开局面;换到跟外国人沟通,我似乎也不擅长,外国人也有应酬,只是方式不同。”年纪轻轻就走上管理岗位的陈晓韵,在同事们眼里总有“端着”的感觉,“很一本正经”。从复旦EMBA毕业后,陈晓韵又远赴加拿大UBC读了两年的跨文化沟通课程。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与不同文化和背景的人互动,陈晓韵在待人接物方面渐渐地发生了改变,她脸上总是带着温暖的微笑,亲切而自信,专业而高效。

女性活出自我,才是真的精彩

三十多岁时,生活、工作的压力交织,陈晓韵也曾因此怀疑过人生的意义,“和男人相比,女人传统意义上就要承担更多家庭的责任,好像就是为别人而活着的。”一路奋斗,不断自我成长,40+的陈晓韵觉得现在的自己真正活出了自己,人生因此而绚烂,而这一转变与跑步有很大关系。

2014年,在复旦EMBA毕业4年后,陈晓韵被老同学拉回复旦参加戈九的回归活动。陈晓韵笑称当时自己的形象就是“每天拿着保温杯”、“有些端着”,对跑步一无所知,想着“去看看吧”,但那次活动中的一张照片改变了她的生活。

“那是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人在漫天风沙中负重前行的照片,我当时真的被它打动了,在那种恶劣的情况下,他仍然在坚持。”陈晓韵决定参加戈赛,并开始跑步,这一跑便是4年。如今跑步已经成为陈晓韵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无论风雨,她每周都会和热爱跑步的同伴们一起训练五次,从一名只能跑800米的“小白”,变身戈壁赛道上的一名A队女将,还挂帅复旦戈友会会长。

 “在跑步的过程中,大家都没有了各自的社会身份,没有任何修饰,彼此赤诚相待,这对于习惯于自我保护的EMBA学生来说,是很难得的经历。”说起自己热爱的跑步和戈友会,陈晓韵便停不下来,“跑步其实是一件不断突破自己舒适区的事情,过程实在不那么美妙,但在这个过程中,总有人与你相伴,陪你跨越每一个里程碑,鼓励你前行,这种感觉是很幸福的。”

她觉得,跑步让她改变了很多,“现在我和别人沟通,喜欢直接、简单地交流。”以前从心理上抵触应酬的陈晓韵现在成了一名热心公益的女使者,她希望大家可以在复旦戈友会的平台上一起健康跑步,传递能量。跑步也让她更加坚定人生无需设限,一切皆有可能,“就像以前我不可能想象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名马拉松跑者。”

有自己的事业、有美好的家庭、有一群爱好相同的朋友,在陈晓韵看来,女人可能会有很多身份,别人的妻子、母亲、女儿,“但人生最终是要在平衡好各种身份后,活出自我,做自己想要的自己才会精彩”,“年龄对我来说,只是一个数字,因为我的心态和身体都比以前更年轻了。”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EMBA官网

个性化方案

权威海量资源库为您打造专属咨询方案

400-655-6122

个性化推荐

需要了解更多请联系学习顾问

个性化推荐

张海蓝先生,很抱歉暂时未能为您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可以联系学习顾问为您定制学习计划。

学习顾问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