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为未来10年做好准备?

中欧商业评论2019-02-221000

未来10年,商业社会将产生哪些变化?这是大多数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陈威如教授从产业变化,管理挑战和商业趋势三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在互联网已经成为基础设施的今天,唯有拥抱互联网,将平台思维带入企业管理,成就员工,激励员工,打造利他的组织,公司才能胜出。

陈威如菜鸟网络首席战略官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副教授

过去10年发生的商业变革,如何能够指引我们迈向10年后的未来?我认为过去10年的变革与创新,在很大的范围里是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带来了商业模式的创新,但是这些创新有很多还在试验与演变之中。 

1/产业变化的三个关键点

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在产业层面上的影响,包括三个关键点。

第一是「去中间化」直接相连,比如用户和用户之间,用户和供应商之间,供应商和供应商之间,都已经可以紧密的连接。人与物的连接也在进行,而未来,甚至可能会出现物与物的连接。

在这样一个直接相连的时代,任何的靠屏蔽获利的模式可能都会成为历史的泡沫。

「去中间化」催生的商业模式创新以「平台经济」(平台商业模式)为代表。平台商业模式在过去的10年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把很多传统直线型的价值链,变成了网状互联互通的价值协同结构。

在平台模式之前,产业价值链是直线型的,上下游没有打通,甚至企业会故意屏蔽上下游,而平台经济的产生,使得平台中的各参与方,主动和供应方的资源直接连通。例如打车应用的出现,使得乘客可以直接和司机连接,而取代了传统低效的小型地方出租车公司。

第二是「去中心化」赋能多元,这是个消费者权利提升的时代,在企业组织内的表现是基层员工、工程师等职业的自主性在提高,企业需要关注的是如何激活个体,提升积极性。

在产业层次的去中心化,其中一个体现是共享经济。共享经济使得消费者和消费者之间集结起来,扮演着贷款银行与投资公司的角色实现众筹。自由职业者集结起来扮演着专车司机、外卖小哥的角色实现众包。

第三是「去边界化」协同共赢。很多创新需要很多专业协同来完成,信息的传播变得更为便捷,一个行业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更快进入另一个行业。

去边界化在产业上的体现是共创联盟的涌现和发展。例如智能手机产业,苹果原本是领先者。作为互联网行业的谷歌,推出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召集诺基亚、三星等电信行业巨头,共同制定标准,从互联网行业跨界进入了电信行业,用「多打一」的策略与苹果竞争,实现后来居上。

智能手机是电子行业、软件行业与电信行业的结盟,未来电信行业可能会和医疗行业结盟,和本地生活结盟,这种跨界的协同是未来的趋势。

在过去10年我们看到平台思维、平台商业模式的爆发,大家常常耳熟能详的O2O、P2P、共享经济、本地生活等都有一个平台在驱动。

过去很多公司自称是平台,但没有成功,这是因为公司缺乏做平台的能力和心态。做平台的能力是指,要有技术上的创新带来高效连接,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等,同时也要有能够带来共赢的机制,由各方彼此分工来创造价值的分工体系和价值分配的标准。还要有优胜劣汰的筛选机制。如果没有这些规则,平台最终会成为一群低品质的团伙而难以持续。

有些平台有很大的影响力,却一直没有盈利,原因是没有形成网络效应并带来经济性。例如打车行业,如果把拼车做得更好,越多的人拼车,每个人就可以快速撮合同方向的乘客,带来网络效应,不用等不用绕路,乘客和乘客之间在同一个路线上共行,能够降低成本,同时也降低车的油耗,每个人付出的价钱可以少一点,司机得到的收入比以前更多,这就形成了经济性。目前打车行业还没有做到这一步,如何修整,是未来思考的重点。 

2/未来10年的管理挑战

展望未来10年,我们可能还要面对一些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从工业时代延续下来的标准化管理定式思维。我们认为只有通过标准化的程序才能够保障质量,因此教育体系、连锁体系等等都是极度标准化的。这种标准化的思考存在于认知层面,导致人们一想到优质管理就觉得要把它标准化。

未来的世界,标准化很可能会被认为束缚人的能动性。组织的条条框框、各种经年累月发展的程序把员工的创新想法遏制了。

有没有办法通过一种新型的标准化程序及个性化的激励机制,能够兼容个体的积极性,但组织的秩序又不会混乱?这是未来要思考的一个方向。

第二个挑战是规模化的定式思维。我们在很长的时间内,认为通过规模化才能降本增效,得到规模经济。因此在很多商业模式上,企业先大量生产,然后再想着怎么销售,所以清库存就变成很多企业一直在处理的事情。这样的想法在未来会不会得到改变?

目前消费者对个性化消费的渴望正在逐步升级。未来怎么做到既能降低成本,又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是各行各业所面临的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专业本位化带来的双刃剑。专业化是我们在过去10年里一直在强调的事情,每个人都不断加强专业化的能力,然而许多人一旦专业化之后,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我膨胀的感觉,常常没有足够的同理心来和各方协同,组织内部就产生各种信息屏障。

因此,有没有办法避免这种现象,使员工能够既专业,又能有效协同?这是另一个挑战。 

3/未来10年的商业趋势

未来10年的整个产业场景,会从消费互联网向行业全链路产业互联网全面协同升级。到目前为止,我们看到很多的互联网化、数字化和智能化,只存在于整个产业链条两个非常小的区块:一是分销渠道的互联网化,造就了电商;二是营销渠道的互联网化,造就了自媒体。

如果把整个链路拿出来看,未来10年,我们很可能会在供应链上做到互联网化、数字化、智能化,也会在制造上有更多智能化和数字化,可以预期的是,整个链路协同了以后,就可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因此,对于企业而言,要更多地利用技术来重构价值和流程。不是为了要得到一笔现在的订单或者是生意,而是能够更加了解用户,当企业知道用户的流量是为什么而来的时候,就能够更往前一步做流量指引,而不是等流量来了才想着把它变现。

从消费者开始去了解认知你的产品、到接触互动再到最后复购的整个链路环节,都是我们要管理的部分,所以公司可能要做更多用户全旅程的运营及管理。这样的管理会需要有内部的协同发展。未来的商业世界可能是一个智能的世界,管理数据的重要性不亚于管理人员和物资的重要性。

在这样的时代里,把平台思维带入企业内部管理,是一个未来可以思考的方向。我们认为未来10年企业内部的关系会改变,变得更加的平等和开放,而且能够共情与共享。

对每一个职业人士能力的要求未来也会发生转变。管理者以前是驱动或监控人去做事情,未来可能是赋能别人去成就他人价值的能力。这可能需要数据化的管理能力,不能拍脑袋做决策。二是对员工所有的行为,管理者都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做更多的了解与追踪。管理者要有管理好一个产业的领导力,而不只是管理好自己的公司,未来有很多需要跨界的产业协同。

在文化上,未来会更多地强调利他和共赢,在绩效上面会更加的公平、实时和系统,结构上会达到一个矛盾的统和。在未来,如果能够把平台思维带入企业的管理中,基本上是一个能够成就人,能够利他的组织,唯有这样的公司才有可能胜出。

未来时代在改变,整个管理的核心思想会从「霸道」、「自利」转变为「利他」、「成就」。这就需要极大的慈悲心,帮助所有的员工、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一同转型,唯有这样,才能把转型升级持续做下去,彼此成就。



文章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个性化方案

权威海量资源库为您打造专属咨询方案

400-655-6122

个性化推荐

需要了解更多请联系学习顾问

个性化推荐

张海蓝先生,很抱歉暂时未能为您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可以联系学习顾问为您定制学习计划。

学习顾问

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