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戈壁,观自在” 2023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圆满收官| 问道

2023-10-24256

640

640


导语:

漫漫黄沙天一色,幽幽古道驼铃声。

10月22日,“行戈壁,观自在”2023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在敦煌圆满收官。本次课程由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郑琴琴、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央视《百家讲坛》授课名师姜鹏带队,8位戈教随队支持,来自不同年级的近百位同学深度参与,在辽阔壮美的戈壁滩上,外观天地,内修自在。


640 (1)


“行戈壁,观自在”复旦大学EMBA领导力课程是复旦大学 EMBA课程体系中“行闻访学”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沉浸式体验”的教学方式,将玄奘西行的理想、坚持与超越精神融入领导力课程教学,促使学生实现认知转变、达到知行合一的自在境界。


640 (2)


所谓“观自在”,不是指向虚无的自由与解脱,而是放下对名利的执念,找到前行的力量,以高远的眼界和更加宽宏的心量,在人生道路和企业经营道路上迈出更为坚实的步伐。以自由而无用的灵魂,成就自由而有用的人生。

640


复旦大学EMBA为什么要在戈壁上开设以“行戈壁,观自在”为主题的领导力课程呢?

曾三度带队课程的复旦大学EMBA项目主任徐喆道出背后缘由——


“'行戈壁,观自在'领导力课程,是复旦大学EMBA课程体验问道模块里面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复旦大学EMBA一贯倡导‘商道人文’双线并行的治学理念,我们认为新生代企业家除了要了解商道,也要接受人文的教育,这样才能达到治理现代企业的高度。在人生当中会有很多微创伤能够增强你的免疫力,而戈壁正是这样一个会造成小小微创伤的绝好机会和场域。这一路历程看似孤独,但是对于我们做企业的同学来说,这是让你不断地觉察自身的路”。




在茫茫戈壁上,体悟商道与人文


远离熟悉的城市,拥入未知的戈壁怀抱,原始的自然环境、极致的身体体验、密集的任务挑战,对肉体和心灵的双重磨砺,往往能给置身其中的人带来超越性的体验。


640 (3)


行走砂石丘壑,坐听风沙萧瑟,从教室到戈壁,在挑战同学体力与脑力的同时,复旦大学EMBA秉持“商道人文,融汇贯通”的教学理验,通过郑琴琴、姜鹏两位教授在领导力与人文结合的授课,以及特邀沙武田、刘圣明两位教授在专业领域的分享,帮助学生更好地去改变,去突破对个人、企业和世界的认知边界。


640 (4)




郑琴琴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企业管理系教授


郑琴琴教授从领导特质、领导行为到领导情境,逐层递进,以同学们在戈壁上的实际行为,全方位解读领导力。


郑教授认为‘行戈壁,观自在’,其实就是希望同学们通过戈壁的场域,形成一种观自在的认知,也就是观天地,观自我,观众生。她特别强调了今年的课程设计中重要的三个关键词:敬畏、利他、可持续。


“对于我们EMBA的同学,以及现在正在经营企业的一些企业家们,这三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要敬畏自然、敬畏生命;与此同时,要带着利他的心去从事一些我们说到的经营活动,可能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三个方面的关键的一些行动,就是我们在戈壁领导力课程当中的非常大的收获”。



640 (5)

姜鹏


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央视《百家讲坛》授课名师


姜鹏教授则立足人文,从脚下的土地延伸开来,将同学们的眼光拉回到遥远的历史之中,寻古探今,连接中外,带来了中国文化、心经入门等三场精彩的讲座。其中,课程名“观自在”即取自玄奘所译《心经》。在苍茫的大漠,俯仰天地之间,所谓情感、欲望、偏执都随风散去,肉身的修行带来内心的自由,更容易达到“观自在”之境。


“佛家有一句话,内观自在,外观世音。内观自在就是对自我的了解;外观世音,就是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我们的生活总是处在这样的一种平衡当中,我们既需要很好地了解自己,也需要很好地了解世界。


640 (6)


外践于行,内化于心。一个月的沉淀以后,著名历史地理学者、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葛剑雄教授还将为同学们带来一场课程的回归讲座。



去赶路 更要去感悟



马尔克斯说,“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无疑戈壁中的时光便是这样的“日子”。


无论是戈壁老炮儿,还是戈壁小白;无论是在队伍中作为陪伴者、观察者和共创者的戈教,还是作为课程参与主体的同学,大家身体在赶路的过程,也都收获了各自认知上的拓宽、提升与转变。去赶路,更要去感悟,让灵魂跟上脚步。


640 (7)


本次戈教天团,从左至右:

顾昕、汪青松、陈月飞、赵奕、曲新德、吴青、

龚维强、孙晋


戈教孙晋既是一位11次踏上戈壁的老戈,也是第二次作为戈教身份来到“观自在”的课程。戈壁常来常新,即便是对戈壁再熟悉不过的他同样有新触动:“昨天我们队有一位同学做分享,她是一位女强人。她说‘我是第一次,在这么多陌生的同学们面前展示出自己弱小的这一面’。我突然有一种非常释怀的感觉,从这个上面,我真的重新认识了自己,也认识了大家,认识了戈壁”。


640 (8)


作为本次课程唯一的女戈教,吴青也分享了自己视角观察下的团队:“同学们都是企业的主管,都是有主张和主见的人,但是他们在团队里面表现出的谦让融合或者说是求大同存小异,让我感觉同学们其实很会在不同场景下调整自己的身份和角色。通过这几天和同学们沟通,我也很受感动,这个课程的影响可以深入同学们的骨髓而成为他们自身的一部分”。


640 (9)


两年前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王雷泉教授《心经》课程的触动,从小排斥体育的杨建国同学萌生了参加“观自在”课程的想法。足足准备了两年踏上戈壁的他,深感不虚此行:“教授说,人有三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为什么见?怎么见?我的领悟是这样的,见天地,你知道敬畏,你才会谦卑;见众生,你知道怜悯,你才会包容,我们可能是强者,但有时也会是弱者;见自己就是知归途,知道自己的归途之后才会豁达”,并动情分享,表示一定要把课程推荐给没有参加过的学弟学妹们:“如果人生有一处不得不去的风景,那一定是戈壁,来这里,真正找到你的潜能”。


640 (10)


在本次课程中还有不少复旦-台大班的同学,黄培峻同学直言:“对于台湾同学而言,这是一次很特别的体验”,同时分享了自己在“观自在”课程中的体悟:“在痛苦的时候没有悲观的权利,这跟人生很像。因为其实人生也是很苦的,但乐观的人会从苦中作乐,去享受这些苦带给你的挑战跟感受。经过这次戈壁,回去后我会更用不同的角度去看不同人给我的意见,以及一些新的未来人生的挑战,我会很甘之如饴地去享受它,用更乐观的角度去面对它”。


640 (11)


参加过戈赛的赵小庆同学,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一直在寻找两者的不一样,最终她找到了心中答案,也是课程对自己的启发点:“作为企业领导者,在这样一个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来确定目标,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但全程走下来,我找到了答案,在尊重每一个个体的意愿的情况之下,达成共识,然后在过程当中不断地去调整目标,调整之后就坚定地去实现这个目标。我想这也是老师一直讲的,在不确定的年代,做一个变革型的领导身上所需要具备的特质"。


640 (12)


戈壁,来过才知道为什么要来。


阳光下金黄的胡杨、黑穹下璀璨的星河、屹立千年的文明遗址,这是自然与历史给出的答案;


走过茫茫戈壁,都是姐妹兄弟,于共同的目标之下见证团队的能量,这是同侪与队友给出的答案;


知敬畏和谦卑,以更包容圆融的心态看待世界与未来,这是自己给出的答案。


行走不是目的,更具韧性的自由的精神的前进才是最大的意义。走过茫茫戈壁,照见天地众生,修得自在心境。


640 (13)


    复旦大学EMBA的学程体系围绕“道”展开,分为知道、问道、同道、致道四大板块。从“知道”课堂教学板块为始,经历“问道” 行闻访学板块和“同道”同侪互学板块,直到“致道”终身研学板块。

    “问道”板块以行闻访学之法 ,求学于野、闻道于行。戈壁课程外观天地,内修自在;移动课堂体悟大道至简;海外游学寻找全球视野下中国化对策。在行走的过程中,启发对于管理更具针对性的思考,坚定内心的向往,找到自己的精神力量,从而获得更具韧性的领导力。 


相关资讯

个性化方案

权威海量资源库为您打造专属咨询方案

400-655-6122

个性化推荐

需要了解更多请联系学习顾问

个性化推荐

张海蓝先生,很抱歉暂时未能为您匹配到合适的项目,可以联系学习顾问为您定制学习计划。

学习顾问

立即报名